这是九乡母亲河的又一件惊世杰作。惊魂峡是白象洞中的峡谷,是地下峡谷。它的穹顶呈洞桥形造型,伟岸苍穹,而是以虚空立于地下。洞桥顶部,绿树苍虬,青葱繁翠;洞峡之下,激流逝涛,跌岩轰鸣,永远响不绝唱不够的无弦之琴,天籁之音。九乡立体多元的景观构成,不但能看到、能触摸,而且还可以用双耳聆听。在荫翠峡听到的是静;惊魂峡听到的是激越;下面雌雄瀑听到的则是雄浑。这无凝又是九乡的一大特色。对于更多地受害于城市噪音污染的现代人来说,九乡的天籁之音是大自然的绿色音响,只有九乡,才真正能够合您视听灵敏的身心安泰、耳目一新。 惊魂峡顶高70 余米,最窄处宽仅三至五米,纵深长达百米,穹顶光滑园润,两岸峭壁如削,这都是麦田河的造化之功,万古湍流激漱侵蚀、冲刷啃凿而成的。我们曾经赞叹过荫翠峡的崖刚水柔,而在惊魂峡中,却时刻演绎着流水穿石,柔能克刚的宇宙法则。俯看脚下的净淙激流,再抚摸一下身边的坚硬岩层,您可以想象,我们母亲河为开辟出九乡奇境,其发挥的耐力、恝力和伟力是多么地令人惊叹。 在惊魂峡深处回头观看,一线天光从穹顶倾斜泻入,绘成一道特殊的风景,被游客称为"一线天"。实际上,由于强逆光的作用,右岸已被切割出一幢刚毅男性的面部剪影。为什么凿蚀坚岩的母亲河要在此塑造一尊伟男的形象呢?这是大地深处的千古之谜,端地费人猜想。 古河穿洞 可以认为,这是九乡母亲河因岁月劈出惊魂峡时在地壳深处突地灵思一闪,同时挥手一指,为人类创造出的另一桩精致典雅的佳构,这就是古河穿洞。 和惊魂峡的"峡"相比,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洞,但她又不是九乡拥有最多数量的溶洞,而是古代河流贯穿岩层凿出的河床式洞体,因而它的名称便叫做古河穿洞,和惊魂峡相比,一是主线,一是支脉,前者是高耸,峡长的纵贯,后者则是多形态立体形三维空间里一次似不经意的横向拓展。 狭义的古河穿洞是指的惊魂峡侧壁上几段两端均与暗河通连的石洞。它们分别高出麦田河现代河床二三十米不等。当母亲河不断下切地层,主河床继续沉降并终于另得出路之后,古河穿洞便似乎被束之高阁,弄置不用了。但如果出现数十年一遇的大洪水时,这些石洞则仍可以流贯洪水而被继续雕啄发育着。1998年特大洪水这年,这种情形就发生过一次,也是九乡开放十年来唯一的一次。这说明古河穿洞不是死洞是活洞,它虽然古老却又和我们同时代的人们一样年青。 古河穿洞的岩体景观风貌独特,别具一格,虽然与岩溶洞中的石钟乳造型大体相象,但其成因和构成却截然不同。钟乳凝石是堆塑凝聚而成的,这里的岩体景观却是由原生岩体削磨雕啄而成的。钟乳凝石会随岁月流逝而慢慢长高长壮,这里的石体景观却朝相反方向发展,日渐苗条清瘦,每天展示着的都是不断剥蚀后首次裸露出的全新的石肌肉和骨骼。因此,这些经洪水间歇削磨,千雕万镂,高低错落,意态万千,风韵奇绝,独树一帜的岩体景观,我们给它定名?quot;岩体镂削景观"。它完全有资格遗世独立,成为九乡众多景观类型中独特的景观单元。 请大家注意,在这段栈桥上,左侧是洞中竖井,右侧是暗河伏流。古诗云:"洞井含清气,漏穴吐飞风"。用来描写眼前景物,真是恰到好处。而前方这一景观,又称为"跨壑双桥",因为整个洞厅的上层洞顶就是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的天生石桥。这一切,都无疑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永不雷同的世间孤本。天地奇观,至此绝矣!